2025 财富 500 强,130 家中国企业的行业亮点与商业新势力
2025-07-31 602
2025 年《财富》中国 500 强排行榜 7 月 22 日发布,含上市与非上市企业。500 家公司 2024 年总营收 14.2 万亿美元,降 2.7%,净利润 7564 亿美元,增 7%,营收门槛 36.2 亿美元。前十多为国企,京东居 11 位,是最高排位民企。新能源汽车、互联网等行业表现突出,57 家公司亏损,前十亏损企业多为房企。
2025 年《财富》中国 500 强企业榜单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态势。500 家上榜公司 2024 年总营业收入 14.2 万亿美元,下降约 2.7%,净利润 7564 亿美元,增长约 7%,营收门槛约 36.2 亿美元,下降约 3%。
在 2025 年《财富》中国 500 强企业的盈利版图中,头部格局鲜明。最赚钱的十家公司犹如行业灯塔,引领着盈利走向。其中,五家商业银行凭借稳健的金融业务,成为利润榜的常客。其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及稳定的息差收入,构筑起坚实的盈利堡垒。例如,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等,在储蓄、信贷、理财等业务领域全面发力,吸收社会资金并合理配置,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,实现自身利润的稳步增长。
中国石油作为能源巨头,在国内油气资源勘探、开采、炼化及销售等全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。受益于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能源安全战略布局,即便面临国际油价波动,仍能凭借规模优势与资源掌控力,在利润榜中占据重要一席。
今年,四家民营企业强势闯入利润榜前十,格外引人注目。台积公司以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,凭借先进制程技术与全球顶尖客户资源,净利润高达 360.87 亿美元,位居第 4 位。其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不断突破,满足了全球对高性能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,在 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芯片供应中占据关键地位,高附加值产品带来了丰厚利润回报。
腾讯在互联网生态领域持续深耕,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65%,超 269 亿美元的净利润使其位列第 6 位。腾讯以社交平台为根基,拓展游戏、数字内容、金融科技等多元业务。微信和 QQ 庞大的用户流量为其各项业务赋能,游戏业务不断推出爆款产品,在全球市场斩获佳绩;金融科技借助移动支付普及,覆盖生活缴费、理财投资等多个场景,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。
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平安分别位列第 9 位和第 10 位。阿里巴巴凭借电商业务在国内市场的深厚积淀,拓展云计算、物流、数字金融等领域,打造庞大数字商业生态。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领先,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技术支撑,带来可观收益;菜鸟网络整合物流资源,提升配送效率,增加盈利空间。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,通过保险、银行、投资等业务协同发展,精准把握市场需求,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,在风险管理与客户服务上不断优化,实现盈利增长。这十家头部盈利企业总利润约 3115 亿美元,占上榜公司利润总和的 41%,对整体盈利格局影响深远 。
电力:国家电网以 5484 亿美元营收稳居榜首,在电力供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,反映出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。尽管面临能源转型等挑战,传统电力企业凭借稳定的业务和庞大的基础设施,仍保持着较高的营收水平。
石油石化: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位列第二、三位。在全球能源需求依旧旺盛,且石油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的背景下,两大石油巨头依托资源优势与完善产业链,持续贡献高额营收。不过,随着新能源崛起与环保要求趋严,它们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、化工新材料等业务,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银行: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四大行均位居前列。银行业作为经济的血脉,在资金融通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它们凭借广泛的网点、庞大的客户基础与多元化金融服务,盈利能力强劲。但在利率市场化、金融科技冲击下,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,拓展线上业务,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。
保险:中国平安、中国人寿、中国人保等保险企业上榜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风险保障意识增强,保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这些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,推出涵盖健康险、养老险等多元化险种,以及加强风险管理、提升投资收益等举措,实现稳健发展。同时,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核保、理赔效率,拓展线上营销渠道。
金属产品:上榜公司数量最多,达 55 家,收入总额 1.27 万亿美元。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,众多企业借此实现营收增长,在榜单中占据显著位置。其中,钢铁企业如中国宝武、河钢集团等,在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、产能结构优化过程中,凭借规模优势与技术创新,巩固市场地位;有色金属企业,像江西铜业、中国铝业等,受益于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下游行业对铜、铝等金属需求的增长,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车辆与零部件:新能源汽车领域变革深刻影响行业格局。比亚迪以 1080.04 亿美元营收跃居行业首位,总榜排 27 位,2024 年汽车销量 427.2 万辆,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,其技术研发实力与多元化产品布局成效显著。赛力斯成为排位跃升最大公司,上升 235 位至 169 位,2024 年销量倍增,营收同比超 300% 且扭亏为盈,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新车型成效显著。蔚来、小鹏汽车排名大幅提升,分别上升 43 位和 101 位;零跑汽车首次入围,排 423 位,2024 年交付量同比增长 103.8% 。受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,宁德时代排名下降 9 位至 77 位 。传统车企方面,上汽集团因合资品牌销量下滑,营收下滑致排名下降 9 位;吉利控股凭借新能源领域布局,营收增长排名上升。
电子:苹果最大代工企业鸿海精密排名第六,是排名最高的台湾地区公司。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虽有波动,但 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催生新机遇。企业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、优化供应链管理,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、交付速度的要求。同时,在物联网、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积极拓展,寻找新增长点。如立讯精密等企业,凭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,深度参与苹果等品牌供应链,并不断拓展产品线,实现营收增长。
家电:美的集团、海尔智家、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上榜。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与消费升级,家电市场对智能化、高端化产品需求增长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出智能家电产品,提升用户体验;拓展海外市场,参与全球竞争,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。例如,美的集团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与全球资源整合,在多个家电品类保持领先;海尔智家凭借卡萨帝等高端品牌,在高端家电市场占据重要份额。
互联网代表企业增长态势良好。京东位列 11 位,上升 2 位,是排位最高的大陆民营企业,其在电商、物流等领域持续深耕,通过完善供应链、提升服务质量巩固优势;阿里巴巴位列 18 位,上升 3 位,在电商业务基础上,拓展云计算、数字金融等业务,打造数字生态系统;腾讯位列 32 位,上升 6 位,以社交、游戏为核心,在数字内容、金融科技等领域广泛布局,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65%;拼多多上升 49 位至 70 位,盈利超 156 亿美元,通过创新社交电商模式、聚焦性价比商品吸引大量用户;美团上升 19 位至 80 位,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,涵盖外卖、酒店预订、旅游等多个板块。哔哩哔哩因游戏和广告推动营业收入增长,首次登上榜单 。
建筑:中国建筑集团位列第四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房屋建筑等领域拥有强大实力,凭借丰富项目经验、先进施工技术与卓越管理能力,参与众多重大工程建设,在国内外建筑市场占据重要份额。中国铁建、中国中铁等企业同样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,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以及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推进,为建筑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。
房地产:行业面临调整,多家企业出现亏损,在亏损榜前十家公司里,九家为房地产公司。如碧桂园、万科等企业,在市场需求变化、调控政策影响下,营收和利润受到冲击。但部分企业积极转型,拓展多元化业务,如发展长租公寓、城市更新、物业管理等领域,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。
航空:中国南方航空、中国国航、中国东方航空三家上榜,虽尚未扭亏为盈,但已大幅减亏。航空业受疫情冲击严重,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航空需求逐步恢复。企业通过优化航线布局、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,缓解经营压力,同时积极拓展货运业务,挖掘新的收入来源。
物流:顺丰控股等企业上榜。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物流需求持续增长,物流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提升智能化水平,完善配送网络,提高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。顺丰凭借高效的航空运输网络与优质服务,在高端物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,并不断拓展冷链物流、国际物流等业务领域。
酒水:上榜七家企业呈现强劲盈利能力。贵州茅台、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三家酒企跻身净利润率榜前十,贵州茅台利润率超 49% 位居榜首,彰显高端白酒品牌强大定价权与盈利能力。农夫山泉、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进入净资产收益率(ROE)榜前十。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因多元化业务,在该行业中排位最高,列 146 位 。消费升级趋势下,消费者对高品质饮料需求增加,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建设、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,稳固市场地位。
食品:万洲国际等企业上榜。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庞大,消费者对食品安全、品质和口味要求不断提高。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、加强品牌营销、完善供应链管理等方式,满足市场需求。如万洲国际在肉制品领域,凭借品牌影响力与产业链优势,保持稳定发展。
净利润率表现卓越,贵州茅台、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三家酒企跻身净利润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。贵州茅台利润率超 49%,位居榜首,彰显高端白酒强大品牌价值与定价权。其独特酿造工艺、稀缺原料以及深厚历史文化底蕴,使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消费者对其高品质产品的认可转化为高额利润。五粮液集团凭借多元化业务布局,在饮料行业中排位最高,位列第 146 位,上升 5 位。除白酒核心业务外,积极拓展葡萄酒、保健酒等品类,布局上下游产业链,涉足原材料种植、包装生产等环节,降低成本、提升协同效应,稳固行业地位,增加盈利来源 。
行业整体增长态势良好,多家企业盈利突出。京东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巨头凭借庞大用户流量与成熟商业模式,盈利能力强劲。京东以电商业务为核心,完善物流配送体系,提升客户体验,吸引更多用户与商家入驻,拓展盈利空间;阿里巴巴通过电商平台汇聚海量交易数据,以此为基础开展大数据分析、精准营销等增值服务,增加收入;腾讯利用社交平台优势,推动游戏、广告、数字内容等业务协同发展,实现盈利增长。拼多多上升 49 位至第 70 位,盈利超 156 亿美元,通过创新社交电商模式,以低价团购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,迅速扩大市场份额,实现盈利突破;美团上升 19 位至第 80 位,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持续深耕,外卖、酒店预订、旅游等业务协同发展,通过拓展商家合作、优化配送效率,提升盈利水平 。
行业面临严峻挑战,亏损问题突出。在亏损榜前十家公司中,九家为房地产公司。受宏观调控政策、市场需求变化、资金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,房地产企业销售下滑、库存积压、资金回笼困难。部分企业前期大规模扩张导致债务负担沉重,在市场下行期,难以承受高额财务成本,出现亏损。例如,一些企业为获取土地资源,高价竞拍地块,后续因房价调控无法实现预期销售价格,项目利润被压缩甚至亏损 。
中国南方航空、中国国航、中国东方航空三家上榜航空公司虽尚未扭亏为盈,但已大幅减亏。疫情冲击下,航空业遭受重创,国际航班受限、国内出行需求下降。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航空需求逐步恢复,但仍面临燃油价格波动、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。航空公司通过优化航线布局,削减亏损航线,增加热门航线运力;加强成本管控,降低采购成本、优化人员配置;拓展货运业务,利用客机腹舱资源与全货机,挖掘新收入来源,缓解经营压力,逐步减亏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