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届深圳高交会硬核科技点亮全球创新, 科技赋能产业 融合共创未来
11 月 14-16 日,以 “科技赋能产业 融合共创未来” 为主题的高交会在深圳举办。展览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,设 22 个展区,吸引全球超 100 个国家的 5000 余家机构参展,展示 5000 余项成果,实物展品占比超 90%。重点呈现昇腾 AI 生态、商业航天等硬核科技,首设区域经济专区,举办 200 余场对接活动,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枢纽。
一、展会核心框架:规模与定位再创新高
本届高交会以 “科技赋能产业 融合共创未来” 为主题,于 2025 年 11 月 14-16 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,呈现 “规模扩容、内容聚焦、机制创新” 三大特征:
空间与参与规模:展览总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,设置 22 个专业展区,吸引全球超 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5000 家企业、机构参展,同期举办 200 余场专业活动,包括新品发布、产业峰会、资本对接等。
展品核心特征:实物展品比例突破 90%,首发、首展产品占比超 20%,集中展示 5000 余项新产品、新技术,涵盖航天装备、人工智能、半导体等前沿领域,直观呈现科技创新转化成效。
核心定位升级:从 “技术展示平台” 向 “成果转化枢纽” 转型,首次设立国际投资洽谈区、国际采购商对接区及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成果专区,强化 “展示 - 交流 - 交易” 全链条功能。
二、国之重器与技术突破:自立自强的硬核答卷
(一)战略级装备集中亮相
40 余家央企、国企携核心成果参展,构建 “深海、航天、能源” 三大战略科技展示矩阵:
深海开发领域:亚洲首艘圆筒形 FPSO “海葵一号”、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 “海基二号” 及 3.7 万吨级 “海上油气加工厂” 集中亮相,彰显我国深海资源开发的全产业链能力。
商业航天板块:航天科技集团展示长征系列火箭、柔性太阳翼、激光通信终端;亦庄星箭推出 6 型商业运载火箭及国内首个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成果,同期举办首届航天科技成果转化论坛,加速太空经济落地。
能源与材料领域:南方电网展出特高压输电核心设备,中国稀土集团发布新型功能材料,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支撑。
(二)产业链自主可控突破
聚焦 “卡脖子” 技术攻坚,呈现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突破:
半导体与 AI 生态:光明实验室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昇腾国产 AI 生态特展完成 384 超节点 “深圳首秀”;华大九天、开源鸿蒙等企业串联 “芯片设计 - 制造 - 操作系统 - 应用” 全环节,展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。
核心零部件创新: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区拆解国产高精密减速器、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,傅利叶外骨骼康复机器人、Unitree B2 四足机器人等展品实现 “感知 - 决策 - 执行” 能力升级。
三、产业融合亮点:科技贴近生活与区域协同
(一)未来生活场景预演
科技成果从 “实验室” 走向 “生活场”,多个细分领域呈现跨界融合新形态:
人工智能与机器人:人形机器人实现技术进阶,不仅能完成翻跟头、长跑等动作,更具备进厂作业和群体协作能力;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通过院士论坛加速产学研融合。
体育科技专区:首次设立的 1000 平方米展区内,智能训练设备、体能监测系统已服务专业运动员,前海冰雪世界带来南方罕见 “冰雪体验”,喜德盛智能自行车重新定义两轮出行生态。
消费电子升级:3E 亚洲消费电子展汇聚创维、格力等 400 余个品牌,柔性显示终端、智能穿戴设备等沉浸式展品展现 “科技 + 生活” 融合新趋势。
(二)区域经济创新图景
首次设立的 “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成果专区”,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展示窗口:
张家港模式:以八大产业集群构建生态,智能高端装备产业自主化率达 85%,新能源、低空经济等领域成果凸显 “制造强市” 转型路径。
余杭经验:聚焦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与应用,在芯片半导体、智能穿戴等领域展示 “算力 + 场景” 双轮驱动的发展成效。
粤港澳协同:大湾区技术转化平台正式启动,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端高效流动。
四、国际合作与资本对接:全球创新网络构建
本届高交会强化 “国际范”,通过多元机制搭建全球科技合作桥梁:
国际参与广度:吸引 56 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参与,沙特、阿联酋等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发布技术需求,聚焦绿色能源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精准对接。
资本对接实效:摩根士丹利、高盛、沙特主权基金等国际投行到场,与参展企业开展项目对接;中国人民保险现场发布《数据资产保险风险审核指引》,填补科技企业风险保障空白。
技术交易枢纽:开幕首日即举办新能源产业及储能技术专场对接,英国、俄罗斯等 30 余个国家的 80 余个采购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。
五、配套服务升级:科技与城市服务融合
深圳以 “东道主” 身份打造全方位保障体系,提升参展体验:
交通与文旅融合:宝安区开通高交会观光巴士专线,串联欢乐港湾、“湾区之眼”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等地标,打造 “科技 + 文旅” 特色路线。
专业服务优化:升级专业观众接待系统,推出展商客商定制化服务方案,涵盖供需匹配、商务洽谈等全流程支持。
学术交流支撑:30 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参展,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汇聚刘少山院士、联想范建平、潞晨科技尤洋等专家,深度探讨 AI 新质生产力落地路径。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素材由第三方供稿或网络公开信息整理,若其中内容有误或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向我们提供确切的证明,以便我们进行核实处理。本站所展示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,感谢您的关注和对我们的支持!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euobiz.cn/event/china-shenzhen-hi-tech-fair-2025-11.html

